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谱牒家声 文脉千秋 ——山东省谱牒文化展在枣庄举办
 

  

山东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谱牒,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详细记载了家族迁徙源流、人口繁衍、姻亲往来,而且展现了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涵养家国情怀,谱牒家声·文脉千秋——山东省谱牒文化展于2025年9月30日至10月8日在枣庄成功举办。本次展览适逢国庆中秋假期,共吸引省内外谱牒收藏者、文化研究者、姓氏宗亲及群众1.5万余人次参观,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一、汇聚多方力量,夯实工作根基

山东省谱牒文化展由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主办,山东省方志馆、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枣庄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市文联承办,枣庄市博物馆、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谱牒文化专委会协办。期间省市联动、多部门协同,从展陈大纲、展品征集到展厅搭建,逐项落实、层层把关,先后征集600余部(3000多册)谱牒文献资料,拓展展览广度深度,展示谱牒的发展历程。展览围绕谱牒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策划了孔子世家谱、枣庄地方(原滕县、峄县)世家大族、稀姓家谱、复姓家谱、红印家谱、木刻木活字石印版谱、同年齿录、彩绘家谱、祖堂家影等9个单元,通过实物展出精品家谱200余部(1000余本),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家谱73部、稀有姓氏族谱92部。为提升展陈效果,展厅内还设有家风家训书画专题展区,展出包拯等历史上的清官廉吏的家风家训书画作品。

二、创新展览形式,激发文化活力

9月30日,举办了谱牒家声·文脉千秋——山东省谱牒文化展开展仪式,系统阐述了谱牒的发展历程,强调谱牒文化对于传承齐鲁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号召要进一步促进谱牒文献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枣庄新闻》等多家媒体对开展仪式进行宣传报道,为展览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展览中创新融入智慧导览模式,在展柜上增加了二维码,参观者仅需要通过扫一扫,即可获取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在内的全方位讲解内容。展柜与二维码讲解的创新融合,打破传统展览“看而不懂、观而不深”的局限,让承载家族记忆与历史脉络的谱牒,从玻璃展柜中“走出来”,走进观众心里。

三、赓续齐鲁文脉,厚植家国情怀

党史史志部门担负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重要使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举办谱牒文化展,是激活家族记忆、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本次展览不仅让群众近距离感受谱牒文化魅力,更在文化传承、情感凝聚、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展览启动之初就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前来参观,其间吸引山西、徐州、济南、济宁、泰安等地群众跨省、跨市前来参观。在展览中,观众通过品读谱牒里的文字,清晰看见“小家”的兴衰与“大国”的发展同频共振,这种从“追溯自家历史”到“感知国家发展”的情感递进,远比空洞说教更有感染力,能让观众将对家族的归属感升华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谱牒中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微观体现,“孝亲敬长”“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也激发了观展者的思考和共鸣。

山东省谱牒文化展是落实全省古籍工作会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举措,展览中首次系统展示谱牒演变历程并大规模展现世家大族和明清时期家谱。下一步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枣庄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将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运用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谱牒这一“史界瑰宝”焕发时代光彩,讲好家谱背后的中华民族故事、山东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度和凝聚力。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