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水泥强市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人物介绍】

刘慎省,1953年1月生,枣庄市台儿庄区人,中共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台儿庄区棉花加工厂厂长、台儿庄区供销社副主任、台儿庄区水泥厂厂长、台儿庄区政府区长助理兼经贸委主任、枣庄市建材总会副会长、枣庄市建材工业办公室主任、枣庄市经贸委调研员。曾被授予“枣庄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枣庄市优秀企业家。

【访谈背景】

枣庄境内石灰石、煤炭、石膏资源丰富,水运、公路、铁路交通便捷。优势叠加,促进了枣庄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枣庄的水泥行业,更是声名远播,枣庄也因此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水泥第一市”的美誉。高峰时期,枣庄全市的水泥产量曾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西站、外交部大厦、上海虹桥机场、上海万人体育场、江阴大桥等地标性工程均有“枣庄水泥”的坚实打造,国家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级工程同样少不了“枣庄水泥”的卓越贡献。今天的枣庄水泥,在新科技的催生下,已经以旋窑水泥为主,日产熟料达9万吨,正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新时期各地各项基本建设。

台儿庄水泥厂原厂长刘慎省深耕水泥行业30余载,被誉为枣庄水泥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看来,“枣庄水泥”坚如磐石的市场主体地位的背后,是永无止境的科技创新。

从棉花厂厂长到水泥厂厂长

善于学习,干一行专一行

【口述内容】

   

刘慎省:我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曾经在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读电气化专业。学校在淄博市张店区,后来学校改名叫山东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上大学前,我在台儿庄区水利局工作,局里有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因为我读过高中,文化成绩比较好,工作表现也比较优秀,所以局里就推荐我去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水利局。后来枣庄市建工业学校,因为我在大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好,既是模范团员又是三好学生,所以又把我调到工业学校,在那里我教了3年的中专。工业学校的首届毕业生离校后,我又回到台儿庄区水利局工作。那个时候,台儿庄区正在发展棉花加工企业,搞棉花加工,又派我去筹建棉花加工厂,我在棉花加工厂从生产科科长一直干到厂长。

那时候的棉花加工是粗加工,就是把棉花的籽棉加工成皮棉,再送到枣庄第一棉纺织厂、第二棉纺织厂以及青岛的国棉一厂、国棉八厂进行精加工。台儿庄区棉花加工厂的棉花原料品质很高,很受欢迎,厂子效益很好,当时整个枣庄市只有2家山东省优秀企业,一个是枣庄橡胶厂,另一个就是我们棉花加工厂。因为我在棉花加工厂干得很好,又当上供销社副主任兼棉花加工厂厂长,后来又干供销社主任。

1984年,刘慎省在台儿庄供销社工作


1995年,刘慎省在台儿庄水泥厂工作

1989年,我被调到台儿庄水泥厂当厂长。整个枣庄也没有几家水泥厂,基本上都是小立窑,产量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水泥的标号低,只能生产“325”水泥。当然,那时候水泥用量也少,因为整个基建市场规模都小。当时台儿庄水泥厂有2条年产44000吨的生产线,生产基本靠人工,原材物料得靠太阳晒,晒完以后通过地排车用人工喂料。那时候企业连铲车都没有,所以产能很低,烧出来的水泥质量也很差。烧窑还经常发生事故,容易把人烧伤。但既然来了,我就要干好。怎么干呢?得学习先进的经验。我把厂里的所有干部都集中起来,和我们的书记、副厂长,负责技术的化验室主任、车间主任,我们十五六个人找了两辆面包车,大年初六就出去向全省管理好的水泥企业学习。我们去了博山水泥厂,当时博山水泥厂搞了个规范化工作法,15分钟、25分钟为一个工作段,然后把8个小时分成若干个工作段,反复地这样去做。一个工作段去检查设备,一个工作段去打扫卫生,一个工作段搞好记录……每个工作段都有各自职责,职工按规定操作。企业管理得很有条理,我们就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我们还学了他们的“暗火操作”法,料层要厚,“暗火操作”很少有污染,烧出来的熟料好,还不粘边,煤耗也能降下来。

后来我们又到淄川水泥厂、张店水泥厂和烟台的诸由水泥厂去学习,特别是诸由水泥厂的管理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诸由水泥厂是1个车间就是1个生产科,它一共6个车间,叫6个生产科,那时他们是全国有名的,他们管理现代化水平很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很好,上下班都骑摩托车,我们都很羡慕。我们回来以后,就以车间为核算单位,严格进行考核,按质量、产量兑现考核,一下子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了。特别是学习、采用了“暗火操作”法,厂子的效益上了一个大台阶。从那个时候开始,台儿庄水泥厂才算走上了发展的新台阶。

【历史现场】

到临淄水泥厂和潍坊水泥厂等水泥企业学习的时候,刘慎省安排自己厂里的化验室主任带着好多塑料袋子、牛皮纸袋子,取生料和熟料样品带回去做分析化验,兄弟厂也不介意。回厂后,他们再通过摸索、实践,终于找到了“暗火操作”工作法的窍门。

由棉花加工厂厂长调到水泥厂当厂长,棉花、水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刘慎省仍然干得有声有色。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枣庄工业起步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各区各部门或着力自己培养或对外引进。特殊的历史时期,“工农兵大学生”成了一些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单一选择。这些能够跨进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旦获得组织推荐,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毕业后大都回到了原单位,他们一方面会带着情感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能够把所学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善于学习,敢于摔打,在反复实践中提高本领。

凭借交通优势,辐射长江两岸

靠着过硬质量,成为免检产品

【口述内容】

刘慎省:企业管理规范化以后,从1989年到1993年,我用了4年时间对台儿庄水泥厂抓扩建、抓发展、抓改造。我把2条年产44000吨的生产线改成2条年产88000吨的生产线。然后在西厂老厂又上了4条立窑生产线,在东厂又上了3条立窑生产线,大幅度地提高了产能。

1987年,鲁南水泥厂开始上2条日产2000吨的旋窑生产线,那是全国最先进的,也是反反复复经过了好几年的调试、生产,最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才达产达标,那是旋窑水泥的全国典型。我们开始学鲁南水泥厂,1995年也上了一条旋窑生产线。

枣庄市水泥产业成规模地起步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那时候我们的市委书记到台儿庄水泥厂开现场会,就要求各区(市)要学台儿庄上水泥项目。那时候是立窑水泥大发展的阶段,枣庄的榴园水泥、市中水泥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还有山亭水泥、孟庄水泥都是比较有名的。到2005年,枣庄全市10万吨产能的立窑水泥生产线有260多条,水泥产量也达到最高峰,年产在3300多万吨。那个时候鲁南有两条旋窑生产线,我们台儿庄有30万吨的小旋窑生产线,再加上这260多条立窑生产线,整个枣庄的水泥产能占全省1/4,占全国1/40。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枣庄叫做“水泥大市”,为什么是“水泥大市”?占比量太大。哪个乡镇哪个区(市)要有一个水泥厂,就能解决一部分财政“吃饭”问题。

那时候长江两岸的泰兴、如皋以及华西、张家港、上海的浦东开发区都需要台儿庄生产的水泥。我们跟华西村结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水泥厂既要建立窑又要建旋窑,扩展非常快,但缺少资金。我们就和华西村达成一个合作协议,就是我们供给他们水泥,他们给我们提供资金,然后我们把资金分期还给他们。

台儿庄牌水泥的名气是很响的,在长江两岸,包括上海都是免检产品。那时候台儿庄经济确确实实就是靠水泥。我们最高的时候,好像是1993年,企业交税3000万元,在全市交税也是前几名。应该说那个时候的水泥厂为台儿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以一份实实在在的力量支持了长江两岸经济带的发展。

台儿庄水泥能够辐射到长江两岸地区,得益于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因为水运成本较低,载重量大,适合大宗货物运输。像江苏、上海到处都通水路,他们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小港口、小码头,像张家港到处都是码头,水路比较畅通。另外枣庄的优势就是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加上我们水泥的产能这么大,自然辐射的范围也就比较广。

1994年至1995年间,枣庄还往国外出口了大批的水泥,大部分出口到一些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应该说水泥产业是枣庄市的一个支柱产业,为枣庄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现场】

刘慎省在台儿庄区水泥厂当厂长的时候,连续3年从枣庄联合大学共招了300多名大学生。当时的枣庄联合大学跟上海化工学院、山东建材学院联合办学,开设的专业大都是硅酸盐专业、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都从事水泥行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配套。访谈中,刘慎省介绍说,枣庄大大小小的水泥厂为全国培养了大批水泥方面的人才,比如中国建材公司许多领导都是从鲁南水泥厂走出去的。现在,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新疆、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一些搞水泥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都是枣庄水泥产业发展时期培养出来的。

从水泥大市到水泥强市

“枣庄水泥”成为枣庄最有质感的一张名片

【口述内容】

刘慎省:从2000年开始,枣庄水泥进入提升阶段,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提升阶段?因为2000年以后枣庄的立窑发展到了顶峰。我那时候在市建材局工作,写了不少文章,就是讲水泥如何提升改造的,如何发展旋窑的。2004年,我任正县级调研员,市委安排我去烟台供电局建的东源水泥厂当总经理。

那时我们枣庄的榴园水泥、申丰水泥、沃丰水泥都已经打出了品牌。2005年以后,我们就开始淘汰立窑。从小的先逐步淘汰,从不足10万吨产能的开始,淘汰小磨、淘汰小窑,提升改造。到了2012年,全市260条立窑生产线全部拆除,彻底淘汰立窑生产线。当然,政府对拆除立窑也有补贴,从省政府到市政府都下了文件,一条生产线补贴10万元到15万元,具体多少都有规定。市经信委专门给企业下达拆除任务,专门安排补贴,予以政策性的指导。

淘汰落后的产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工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否则的话,你永远是落后的,终有一天会被淘汰。

目前,枣庄全市有10条日产5000吨的旋窑生产线,1条日产3000吨的旋窑生产线,9条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日产熟料达9万吨。枣庄已经从一个水泥大市变成一个水泥强市了。为什么说是水泥强市?原来是大而不强,现在的生产线都比较先进,效益也高了。原来是什么概念?虽然产量也不小,但税收、利润没有多少。但是2018年以后,这些水泥厂的年产值高达130亿元以上,年利税超过60亿元,对枣庄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说我们枣庄已经变成水泥强市。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水泥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还得走科技这条路,还得走提升改造这条路。像2500吨以下的小旋窑都应该淘汰,都得上5000吨,或者5000吨以上的。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像原来立窑水泥,对熟料耗电,国家标准是90度,旋窑的标准是55度、60度。现在的企业达到多少了?你看咱们枣庄创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耗电不超过50度,鲁南水泥公司也就在55度以内,其它旋窑企业在55度左右。原来立窑的煤耗是175公斤,有的甚至达到200公斤,现在的煤耗不到100公斤。煤耗、电耗大大降低,成本大大降低,效益就高了。在环保方面可以说变化更大。以前水泥厂周围的庄稼收的时候碰一下都是灰,周边的老百姓连衣服都不能晒,现在叫超低排放。什么叫超低排放?以我们枣庄创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为例,国家的标准粉尘浓度排放是20毫克,创新水泥的粉尘浓度排放低于10毫克,远远低于国家的标准。以前立窑生产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法测量,到处乌烟瘴气,它的氮氧化物国家的标准是200毫克。现在创新水泥是小于100毫克,环保标准全上来了。职工的工作环境也改变了,水泥企业都是花园式工厂。

【历史现场】

进入新时代,枣庄水泥行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发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积极布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体废物、污染土等新兴产业。同时,按照枣庄市《关于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的意见》,枣庄45家水泥企业计划投入13.85亿元实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积极打造智能化生产线,推动枣庄水泥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枣庄水泥”新名片。

心系枣庄水泥产业

建言对石灰石资源要节约化开采

【口述内容】

刘慎省:一个人一生要实干,要诚实守信,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我现在还是考虑要多干点实事,对社会作点贡献。我2012年退休,退休后给徐州龙山水泥集团公司当总顾问,我从来不要他们一分钱。我每周都去龙山,跟他们一起研究、切磋水泥行业的创新,也帮着出谋划策管理管理,龙山水泥的副总、化验室主任,包括电力、机械、搞扩建的人都是我推荐的。

我觉得,水泥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提升管理基础,加强人才的培养,人才当然是关键,管理也是关键,这个是基础。俗话说,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将也强,兵也强。企业在外部要有活力,市场要搞活。市场搞活靠什么?靠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怎么提高?还得靠领导班子,靠企业管理。得质量者得市场,不得质量者就把市场丢掉了,企业就是这样。管理靠什么?就是靠领导班子,靠职工队伍。领导班子最为关键,有个好班子,带个好队伍。我始终坚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去实干,起模范带头作用。我始终讲班子要有凝聚力,职工要有向心力。班子有凝聚力了,职工才有向心力,才能形成合力。后来我们招引了大批的技术人才,特别上旋窑的时候。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活,管理手段强,这个企业才能发展得好。其次就是提升改造,走科学技术的路子。我觉得我们枣庄的水泥企业要坚持走创新改造这个路,要变得更强,要为枣庄的经济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枣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自然的优势、黄金水道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的优势,枣庄市的石灰石资源要为枣庄的水泥企业作贡献,为枣庄的经济作贡献。我建议市委、市政府不仅要抓好枣庄水泥的发展,而且要管好我们的石灰石资源,要集中节约化开采,要高标准集约化开采,加强管理,把该收的税收收上来,减少污染,提高开采标准,使资源变成枣庄的财富。

【历史现场】

2012年刘慎省退休后一直心系枣庄的建材企业,有时帮着他们做一些规划,协助这些企业走技术进步之路。正如刘慎省自己所言,他这一生都和水泥行业息息相关,枣庄全市水泥行业,哪个厂管到什么水平,哪个厂管得怎么样,哪个厂的产品质量怎么样,它们的工艺怎么样,他都了如指掌,因为他始终没离开这个行业。

大河奔流不息,历史滚滚向前。以刘慎省为代表的枣庄建材人始终兢兢业业、拼搏奋进,谱写了枣庄水泥行业的一段光荣的创业史。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延续,那些从源头流淌过来的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定会世世代代留传下去。

采访时间:2021年9月9日

采访地点:市委党史研究院会议室

采 访 人: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