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理论天地

 
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正是这些战略思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指引中国走向繁荣。深刻认识并认真领会这些战略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应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分析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不仅表现了上述的战略特色,而且富有创造性,因而能够不断地在实施过程中被证明是正确的。

  ■邓小平理论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回答,从而准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和开放、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武器。

  ■邓小平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之上,对事物保持敏锐的前瞻性,始终客观、主动、积极地去面对环境。

  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准确地把握了其中的精髓,而又能够对其中涉及具体问题的论述进行恰当的扬弃,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南,邓小平理论强调国家的大致方针要具有相对稳定性。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因为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科学原理基础之上,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得失,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要求,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提出战略中心大转移之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占明 马力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