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理论天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如何作出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日益展开,党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对国情的认识逐步得到深化,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也逐步清晰起来。这为党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奠定了基础。

  关于对国情的认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都有过经验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怎样认识国情问题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对基本国情作了错误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醒人们:“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判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后,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做了阐述。

  1987年,为适应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党急需对我国国情的特点作出概括,需要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科学判断,并以此作为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问题。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深刻阐述。

  所谓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为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误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2001年06月30日第六版)   作者:武国友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