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理论天地

 
在深邃的历史中认识党的执政经验
 

  

在深邃的历史中认识党的执政经验——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吴德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靠总结历史经验创造历史,在历史发展中把握历史规律不断走向未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民主革命的艰难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清算历史错误,指明前进方向。一些重大历史转折是在总结历史中实现的,很多重要经验和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历史中提炼升华的。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教训。党的七大继续总结历史经验,概括提炼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革命胜利前夕的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总结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确定建国大纲。为庆祝建党28周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总结领导民主革命的经验,提炼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件主要武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也不能照搬外来的经验,我们党只能边探索边总结边前进。这一时期对执政经验主要有两次系统的总结。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年来的执政经验,认为共产党要经受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命令主义、分散主义、投机主义等6方面的执政新考验,必须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从中找出规律性。另一次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教训,提炼为16条重要经验,提出必须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有更高的要求,要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作为保证党和国家永不变色的根本制度加以坚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党的执政经验总结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党的执政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三大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从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通过对改革开放14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作历史的回顾,对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郑重的结论,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近20年的宝贵经验,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进行科学总结,提出10条基本经验,并归结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十个结合起来概括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宝贵经验,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五个坚持总结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要求作为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二、习近平把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总结提高到新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科学总结历史,把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总结提高到新的境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强调新形势下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会议汲取历史上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新实践新要求,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2017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系统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三个认识到总结我们党走过的近百年历程,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018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从9个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对历史经验的每一次总结,都使得全党在认识上实现提升和飞跃,都推进了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使党的事业更加发展壮大,党的各项工作也不断开创崭新的局面。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重视新的经验的整理、概括和提炼,不断深化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

(一)党对历史经验的每一次总结,都更加空前地促进了党内的思想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党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考验,都使得我们党更加成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近一个世纪中所经受的各种无数困难、考验、挑战,无疑对党的成长壮大都是一次次的磨砺。正因为我们党在面对这些考验时,没有退缩和气馁,而是以坚强的自信和定力,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把握规律,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克艰难,才使得一个个危机得到成功化解,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正如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所指出的,民主革命时期,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中国共产党人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二)党对历史经验的每一次系统总结,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对党的建设目标和重点的进一步明晰,也是为党的执政提供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强的保证。回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史,在每次总结经验教训时,都会鲜明地提出新阶段党的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比如,193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在各种复杂矛盾、重大考验中总结教训,是研究党执政经验的重要方法。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主要是对党面临的各种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长见识、长智慧,寻经验、找规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矛盾和困难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客观规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了四次比较重大的考验:一是大革命失败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著名论断,突破城市中心论等束缚,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二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在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的危急中,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我们党准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和敌后抗战等正确策略方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四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局面的考验,为国内和平而努力,赢得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有利条件。这四次危机应对,为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应对的重大考验主要有五次: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困难局面的考验,我们党以赶考的精神进入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新中国建设,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二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在以苏为鉴中探索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痛定思痛。三是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困难局面的考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和进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是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我们科学观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成功地推向21世纪。五是新形势下的四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应对考验和危险,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政治勇气和自我革命精神破除一切损害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使我们党得到又一次洗礼革新。

(四)认识党的执政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执政的具体实践。共产党执政规律,无论是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都是在解决现实具体问题中被发现、被认识的。越是生命力强的规律,越是能够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我们必须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中研究党的执政规律,着眼于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具体案例,从活生生的现实中发现规律、提炼规律,总结和把握好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从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来看,我们要处理好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国家、政府与市场等关系问题。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中,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要深入社会中去,回应群众诉求,赢得群众支持;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中,重点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中,重点解决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问题,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及时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从党执政的特殊规律来看,要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科学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把党的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去筹划;根据党的建设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科学处理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及时根据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新办法,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做好服务。

(五)以党的重要会议和以作出《决议》方式集思广益专门总结研究党的执政经验是弥足珍贵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以党的重要会议和作出《决议》专门总结研究党的执政经验,是一条重要方法和宝贵经验。比如,1945年,党中央召开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教训,就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再比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全面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外,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相关主题的中央全会,都对党的执政经验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新中国成立55年来党执政的6条历史经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五个坚持总结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要求作为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六)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党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没有止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理。准确认识规律,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党执政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已进入利益格局多元、社会群体多元、社会价值多元的时期,最典型的是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党执政的国内外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安全的、军事的环境日趋复杂。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党员、干部队伍带来的变化也十分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内贪图安逸享受、不愿艰苦奋斗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想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和威信谋求个人私利的人逐渐多了进来,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所有这些,都表明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对党执政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尤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