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专题研究

 
铁道游击队的“芳林嫂”——刘桂清
 

  

    刘玉芹

20世纪50年代,小说《铁道游击队》一经出版立即成为抢手读物,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经典。小说着力塑造了以刘洪、王强为代表的铁道游击队的英雄群像。其中,芳林嫂是唯一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小说作者刘知侠曾说,为了塑造“芳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他合了3个帮助过铁道队的中年妇女的个性特点和人物事迹。刘桂清就是其中之一。

刘桂清,1899年生于微山湖西岸的江苏沛县大屯乡徐楼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丈夫姓刘,排行老二,乡亲四邻青年人都称刘桂清为“刘二嫂”。

19383月,日本侵占枣庄。已近不惑之年的刘桂清,目睹了侵略者烧杀抢掠,义愤填膺。这时,枣庄、临城一带的铁道队,经常活动在刘桂清的家乡。他们依靠群众,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搞得敌人心惊胆战,刘桂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启发和教育下,刘桂清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村里带头给部队做军鞋、送军粮、掩护伤病员等,表现非常出色。1939年秋,她与中共沛滕边县领导的以孙茂生为队长的临城铁道队建立了联系,并积极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为铁道队侦察敌情,递送情报。

1940年,经孙茂生介绍,刘桂清与鲁南铁道大队的政委杜季伟、大队长洪振海取得了联系,并积极为铁道大队办事。自此,刘桂清的家便成了鲁南铁道大队的地下联络站,她成为一名出色的女交通员。刘桂清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铁道大队的各部之间,传递信息,送交情报。后来,她看到队伍不断扩充,新的队员不断增加,而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不足,便主动地通过各种关系为铁道队筹集钱款,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等。她不仅自己积极从事抗日活动,还时常发动儿女们为铁道大队传递情报,为在自己家落脚的铁道队员站岗、放哨和安排食宿等,照顾得无微不至。铁道大队的领导同志经常在她家开会和休息,伤病员在这里救护、养伤,大家感到非常安全,十分放心。当她得知铁道队因战斗任务的需要,急需扩充力量时,便毫不犹豫地将3个儿子送去参加了铁道队。

1942年大旱,加之敌人的频繁“扫荡”、封锁,搞得刘桂清家乡一带,民不聊生,生活极苦。刘桂清在这艰苦的岁月中为支援抗日战争,卖掉家中仅有的几亩好地,换成粮食送给部队,自己一家人却吃糠咽菜。她心地善良,为稳定部队,还主动抚养烈士子女。

1942年底,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鲁南铁道大队短枪分队准备到临城执行任务时,中队长田广瑞(后叛变投敌)在刘庙妄图枪杀刚从鲁南军区派来铁道大队的政治协理员赵宝凯。田广瑞平时对大队领导非常不满,一直认为大队领导排挤他。这次他发泄不满时被赵宝凯批评了几句,就趁赵宝凯不注意,举起手枪想打死他。在这关键时刻,刘二嫂一边阻止田广瑞开枪一边大声说:“广瑞,你这是干什么?你们有意见不能好好说?干吗要动刀动枪的?”刘二嫂一喊,赵宝凯马上隐蔽起来,田广瑞见赵宝凯有了防备,气急败坏地走了。刘桂清带领全家冒着风险,机智地将赵宝凯保护起来,然后不顾天黑路远,颠着一双缠裹过的小脚,连夜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铁道大队领导得知这一情报后,预先做了防范,并对田广瑞采取了措施。

1942年,沛滕边办事处主任王墨山遭敌人追捕时,跑到刘庙村刘桂清家躲藏,敌人随即赶到该村,并疯狂地逐家搜查。在这危急关头,刘桂清将王墨山藏在缸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沛滕边县大队长钟勇飞在西万村突围时负伤,刘桂清机敏地掩护他脱离险境,并把他藏到安全地方,坚持每天送饭,帮助他医治伤口,直到他伤愈,安全返回部队。

刘桂清舍生忘死地掩护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上级表扬和抗日群众的赞扬,但敌人对她恨得要死。19415月和19427月,她两次被敌人逮捕,饱尝皮鞭、老虎凳、烙铁和灌辣椒水等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始终守口如瓶,没有泄漏一丁半点党的机密。酷刑的折磨使她身体受到极大伤害,留下了终生残疾,直至1985年她病故时,背上的烙铁印还清晰可见,头上还有断骨。

解放战争中,刘桂清在解放区不仅自己积极参加支前,还把身边仅有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送进部队,为全国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原鲁南铁道大队副大队长王志胜和铁道大队荣誉队员、著名作家刘知侠等人因受迫害,先后来到定居济南的刘桂清家“避难”达半年之久,刘桂清冒着风险,机智安排,沉着应对,多次使他们转危为安。刘知侠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部中篇纪事小说《芳林嫂》描述了刘桂清的事迹,发表后颇受读者的喜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过古稀的刘桂清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每天收听广播,并经常叫子女们读报、念文件给她听。19845月,她被选为济南市槐荫区政协委员。

198512月,刘桂清在子女协助下撰写回忆录时,不幸患脑溢血,病逝于济南,安葬在济南英雄山上。

(作者王蕾为原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二级调研员;刘玉芹为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党史研究一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