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本清源

 
赵邦清:清正廉明 刚正立朝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真宁(今甘肃正宁)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授官山东滕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升任吏部主事。万历二十七(1599)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同年,卒于军中,时年64岁。

赵邦清家教甚严,父母对其读书成才的期望很高。父亲逝世之后,生母高氏催促读书甚急。赵邦清即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半川、真宁湫头兴教寺、本村海子寺及邓家川等处闭户攻读,苦心向学,遂于万历十九年(1591)六月考取贡士,接着中举。因其闭户读书多年,远近驰名,一日入城应试,众皆奔走相告“闭户”先生来了。

赵邦清以贡生中举后,到次年二月中进士,相距仅9个月时间,被人们称为“一年三捷”。不少人引经据典,吟诗联句赞其“一年三捷步天街,宇内重称浚谷才”。

赵邦清授山东滕县知县,赴任之前,其母谆谆教诲:“里中仕宦贪人钱财,不出五六十年尽皆丧败,仕宦钱财今何在?你父以农事立家,人虽死了农事现在,你外亲高世禄为县宦,纸赎迫而自缢,你无罚百姓一分纸赎。如不做官,家里务农,亦足够一年之用。你看那棍头上的钱(敲诈的钱)能发起几个人。不取钱自家心上甚是清凉。”后来,赵邦清清名远播,深有感触地说:“母氏虽未读书,而其供我读书,教我做官者,即衣冠之士亦见不到此。”

赵邦清莅职滕县,其妻“随之任,衣服饮食惟甘淡薄,毫无管家色相。每遇邦清退食,叮咛勿贪财民”,“每遇节令,宅中所余干菜、杂果之类,必出而分给狱囚,狱囚受之,人人泣下”。“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初九日妻染病,邦清于本月二十一日报升吏部主事,彼时妻病已笃,且喜且泣曰:‘吾不能佐君做京官,得见施为,然亦须知做知县时守法,方保得自家安宁,钱财何足挂齿乎!只不要钱,别人说我什么。’”

万历二十一年(1598),赵邦清出任山东滕县知县。此时的滕县连续二年大荒灾,“民至相食”(《滕侯德政考最序》),饥民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面对如此重灾,赵邦清坚毅果断,开仓放粮千余担,在县衙办起粥场,舍饭救人,吃粥者五六万人,领赈者3万多人,安置流民7000户,为一些妻离子散的家庭赎回卖出去的妻子儿女。

滕县丁地历来不分离,以丁载粮。豪强大户大量兼并抢占民田,隐瞒肥沃土地,偷漏赋税。所失之税转嫁耕种瘠薄土地的贫民身上,贫民不堪重负,只好将土地转寄豪强。使失税不断,转嫁不已。民有田不能深治,饥则逃亡。土地日益荒芜,税况日见拮据。大灾之年,形势更为严峻。面对农业凋敝,田园日荒的现状,赵邦清摒个人利益于不顾,不畏豪强,实行均田法,决心丈量土地,核查田亩,均平赋税,抑制豪强,恢复农业。遂告谕全县“令自名其田,户度之,无寄隐而后可。”(汤显祖《赵子瞑眩录》序)赵邦清以身作则,亲临田野,“辄已单骑,促所在父老行度之。”(同上)有的“大吏”“豪者”与一二上司勾结,百方阻挠,或借财行贿。赵邦清毫不退避,更不徇情卖法,“身与豪贵斗而驰田中,嗔目赫面,奋髯怒号”,使那些仗势欺人的豪强“避而就丈”。共清查出隐瞒土地数千顷。随之查户丁,分为三等九则,使地各有主,赋各有头,名实相副,贫富适均,百姓负担减轻,民心大安。

滕县历来地广民稀,加之大灾,撂荒地和生荒地甚多。为了抗灾救饿,积谷应变,赵邦清大力提倡开荒种粮。除动员县民各自拓荒外,还自出节年羡银6000两,买牛1200余头、立官庄(由县府设立垦荒点,招徕流民)114处,招徕本县及邻县流民集中垦荒,安置了不少灾民,产出亦丰,民皆乐从。为了鼓励垦荒变田,赵邦清拿出自己俸银收买草根。草根价格由一个钱二斤增至五个钱一斤,不几年,垦荒3000顷,收买的草根在县衙外堆起两个大垛,直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燃烧月余始灭。从此,滕县每年都举行草根节,来纪念这一善举。赵邦清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荒野,号召乡民广栽桑树和枣树,在官舍和公共场所广植花木,在官道两旁栽植杨柳树,并采取“罚而必先贵”的严厉处罚措施,保护成活树木。共栽活树500万株。赵邦清注重兴修农田水利和漕运工程,往往“独身驰数十里”,勘察地形,指挥工程,经常“夜暴露不少休”。刨开韩庄运粮河80里,修成10多条灌溉和排涝大渠,使不少“百年菹茹之地变为桑麻”(《考最序》)。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开办矿业。刨开煤炭井20余处,共40眼,使邻邑邹县、济宁俱享其利。

赵邦清在滕县的诸多政绩,滕民世代传颂:“赵侯天性清直,一钱不取,不为子孙一毫田产计,只知为我百姓兴利除害,我滕父老相传皆谓自古未见。呜呼!清而才,贤令也!”僚属们赞其“随在播春风,无处不化雨。”万历二十四年(1596)夏四月,安南国(今越南)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路过滕县,深夸:“自入中国界,所过州县,未有如赵宰邦清之清,一尘不染者。”遂赠以“清、清、清”三个大字,命行人陈德懿书之。万历皇帝求贤心切,传旨招赵邦清进京,滕县百姓对赵邦清爱而不舍。赵邦清进京时,滕人自带粮秣,送至京门。明代著名“公安派”文学首领袁宏道和大戏曲家汤显祖等亦曾到过滕县,留有不少赞美诗篇。

滕县人民感恩戴德,建生祠6处,“黄童白叟罗而拜之”;“沛县父老亦感招徕垦荒之恩,亦在沛县夏镇立生祠1处,制度壮丽,尤佳于滕”。故乡正宁亦立生祠4处,其古县治罗川赵公祠门联为“负治国宏才,许世以身,有功于国,有功于民,树立卓著千秋颂;综生平政绩,大书祖事,或布在滕,或布在乡,嗣后留传万古名”。赵氏宗族家谱赵邦清影像联为“忠心为国名声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赵邦清为官嫉恶如仇,执法严厉。“一切请托,断绝不行。凛凛节操,九鼎千钧。”江西南昌府举人李复初评价赵邦清是:“清介方刚,壁立万仞,开拓千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志,其气候巍然,见者生畏。”

赵邦清来滕后,明察暗访倾听民众疾苦。二年灾荒,百姓饥寒交迫,如处水深火热之中,而官吏却贪赃枉法,敲诈勒索。赵邦清一到任,立志惩治贪腐。首先从整治县衙入手。除夙弊,清积蠹,对枉法犯禁者严加查处。书吏马三重等旧日侵欺官库赃银6000两,革职发配。鲁亲王选婚,盐商张继之先贿3000金,使鲁亲王选定其女,并要挟山东各方面达官显贵,威逼赵邦清具结。赵邦清舍官舍命,与之抗衡,竟不具结。鲁亲王弟宁德王王妃的父亲刘鹤打死人命,赵邦清不畏官高势重,按律处斩。赵邦清秉持节操,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士绅慑服,豪强生畏,境内清肃。

赵邦清治滕期间,严以律己,洁身自好。“诸请谒则谢绝之,曰:‘吾知有三尺也!’”路过滕县的达官贵人有所需索,则毫无索绚,曰:“吾不能朘民膏以悦贵人也。”囚徒有情可矜而当道必欲致之于死者,则坚决予以平反,曰:“吾不能杀人以媚人也。”(《考最序》)。滕县呈现一派政清民和的气象。赵邦清任滕县知县6年,不罚百姓一分纸赎,不受乡官与僚属一帛一履。折封历年羡余银6000两,尽数登记报告上司,用以买谷买牛,一俸之外,纤毫未入私囊。故清名远扬。“两次入觐,两举清官。”万历二十四年,山东巡抚在上疏荐表中称其为:“表表伟人,铮铮铁汉,均丈遍历,郊野戴青天而复业者千家。赈恤乳哺流移,白首而生苏者万命。”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赵邦清调任吏部主事。赵邦清在吏部期间,刚正立朝,秉公执法,进用贤达,清退贪奸,抑制权势,禁限宦官,去除积蠹,杜绝贿赂。赵邦清升为吏部郎中,书帕贺尽却之,一扇一默不入门。清绝一尘,缙绅敬惮,誉满京华。万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神宗皇帝制诰褒奖,曰:“尔益矢公忠,坚持清白。”并予褒封。

赵邦清在吏部任职期间,他的直接上司吏部尚书李戴、文选郎中邓祚、验封郎中侯执躬3人,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舞弊受贿,并依仗权势,排除异己,残害清直之士,人称“三恶”。群臣都惧怕他们,对其怒不敢言。但赵邦清不畏权势、挺身而出,多次上书参奏,历数他们的各种罪行,强烈弹劾他们。在赵邦清舍生忘死顽强斗争下,“三恶”终于被罢官查办。

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赵邦清,当然被一些奸佞小人、豪门权贵所不容。正当他胸怀大志除恶务尽,决心扫除朝廷一切恶患时,却遭到百官之首当朝宰相沈一贯的恶毒中伤和大肆诬陷,而被连贬三级。随后又在万历三十年(1602),遭奸党张凤翔的陷害,被削职为民,放逐故里。

赵邦清遭谗言被罢黜,京师清正朝臣恋恋不舍,难分难离。赵邦清归里,仅有行李二挑,清贫如洗,家徒四壁,生活极为困难。遂率诸童仆,头戴草帽,耕田亩曝烈日中,从不少辍,田民、馌夫、行旅、商贾莫不怜悯叹异。

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举人李复初,素与赵邦清友善,千里迢迢往视赵邦清,与赵邦清同住茅屋。时天寒地冻,夫人御寒索衣,赵邦清默然无一应,久之,取出官服三领,色泽淡然,翻新改做,聊为夫人御寒。

赵邦清为官清廉,为民清贫,品性高洁,素有重望。因此,在罢归之后,不少人为其鸣不平,盼望平反昭雪,重归仕途,为国作栋梁,为民创福利。连出家人如贤也叹道:“朝堂是非混囔,何日是休!邦清一清如水,百折不回,愿邦清高推上卿,不特国家幸庆,即吾教衰落,亦有赖其回春耳。”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他又一次重新被起用,出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这年七月,贵州水西同知安邦彦反叛,年迈的赵邦清奉命率军征剿,可惜途中染疾,突卒军中,终年64岁。

赵邦清殒世至今近400年,其廉能品节,措政业绩仍传颂于滕地与故里。滕人为纪念其德,除建立6处祠外,还写了不少赞颂文章,并将其治滕业绩题绘成画卷37幅,题名《承命治滕》(习称“行乐图”),画图配诗,图文并茂。《承命治滕》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如实记载了治滕的种种善政及丰功伟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赵邦清被罢后,时人“牢骚于书疏,回翔于咏歌”(汤语)的《鹤唳草》诗集,收录20位作者59首诗,并序言19篇,诗注29条,反映了时人对赵邦清的深切怀念。滕之“草根节”据说照样举行;正宁的“清官坊”“天官坊”“三清碑”“坚持清白碑”等褒扬之物历世尚存,供世瞻仰。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真宁(今甘肃正宁)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授官山东滕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升任吏部主事。万历二十七(1599)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同年,卒于军中,时年64岁。

赵邦清家教甚严,父母对其读书成才的期望很高。父亲逝世之后,生母高氏催促读书甚急。赵邦清即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半川、真宁湫头兴教寺、本村海子寺及邓家川等处闭户攻读,苦心向学,遂于万历十九年(1591)六月考取贡士,接着中举。因其闭户读书多年,远近驰名,一日入城应试,众皆奔走相告“闭户”先生来了。

赵邦清以贡生中举后,到次年二月中进士,相距仅9个月时间,被人们称为“一年三捷”。不少人引经据典,吟诗联句赞其“一年三捷步天街,宇内重称浚谷才”。

赵邦清授山东滕县知县,赴任之前,其母谆谆教诲:“里中仕宦贪人钱财,不出五六十年尽皆丧败,仕宦钱财今何在?你父以农事立家,人虽死了农事现在,你外亲高世禄为县宦,纸赎迫而自缢,你无罚百姓一分纸赎。如不做官,家里务农,亦足够一年之用。你看那棍头上的钱(敲诈的钱)能发起几个人。不取钱自家心上甚是清凉。”后来,赵邦清清名远播,深有感触地说:“母氏虽未读书,而其供我读书,教我做官者,即衣冠之士亦见不到此。”

赵邦清莅职滕县,其妻“随之任,衣服饮食惟甘淡薄,毫无管家色相。每遇邦清退食,叮咛勿贪财民”,“每遇节令,宅中所余干菜、杂果之类,必出而分给狱囚,狱囚受之,人人泣下”。“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初九日妻染病,邦清于本月二十一日报升吏部主事,彼时妻病已笃,且喜且泣曰:‘吾不能佐君做京官,得见施为,然亦须知做知县时守法,方保得自家安宁,钱财何足挂齿乎!只不要钱,别人说我什么。’”

万历二十一年(1598),赵邦清出任山东滕县知县。此时的滕县连续二年大荒灾,“民至相食”(《滕侯德政考最序》),饥民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面对如此重灾,赵邦清坚毅果断,开仓放粮千余担,在县衙办起粥场,舍饭救人,吃粥者五六万人,领赈者3万多人,安置流民7000户,为一些妻离子散的家庭赎回卖出去的妻子儿女。

滕县丁地历来不分离,以丁载粮。豪强大户大量兼并抢占民田,隐瞒肥沃土地,偷漏赋税。所失之税转嫁耕种瘠薄土地的贫民身上,贫民不堪重负,只好将土地转寄豪强。使失税不断,转嫁不已。民有田不能深治,饥则逃亡。土地日益荒芜,税况日见拮据。大灾之年,形势更为严峻。面对农业凋敝,田园日荒的现状,赵邦清摒个人利益于不顾,不畏豪强,实行均田法,决心丈量土地,核查田亩,均平赋税,抑制豪强,恢复农业。遂告谕全县“令自名其田,户度之,无寄隐而后可。”(汤显祖《赵子瞑眩录》序)赵邦清以身作则,亲临田野,“辄已单骑,促所在父老行度之。”(同上)有的“大吏”“豪者”与一二上司勾结,百方阻挠,或借财行贿。赵邦清毫不退避,更不徇情卖法,“身与豪贵斗而驰田中,嗔目赫面,奋髯怒号”,使那些仗势欺人的豪强“避而就丈”。共清查出隐瞒土地数千顷。随之查户丁,分为三等九则,使地各有主,赋各有头,名实相副,贫富适均,百姓负担减轻,民心大安。

滕县历来地广民稀,加之大灾,撂荒地和生荒地甚多。为了抗灾救饿,积谷应变,赵邦清大力提倡开荒种粮。除动员县民各自拓荒外,还自出节年羡银6000两,买牛1200余头、立官庄(由县府设立垦荒点,招徕流民)114处,招徕本县及邻县流民集中垦荒,安置了不少灾民,产出亦丰,民皆乐从。为了鼓励垦荒变田,赵邦清拿出自己俸银收买草根。草根价格由一个钱二斤增至五个钱一斤,不几年,垦荒3000顷,收买的草根在县衙外堆起两个大垛,直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燃烧月余始灭。从此,滕县每年都举行草根节,来纪念这一善举。赵邦清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荒野,号召乡民广栽桑树和枣树,在官舍和公共场所广植花木,在官道两旁栽植杨柳树,并采取“罚而必先贵”的严厉处罚措施,保护成活树木。共栽活树500万株。赵邦清注重兴修农田水利和漕运工程,往往“独身驰数十里”,勘察地形,指挥工程,经常“夜暴露不少休”。刨开韩庄运粮河80里,修成10多条灌溉和排涝大渠,使不少“百年菹茹之地变为桑麻”(《考最序》)。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开办矿业。刨开煤炭井20余处,共40眼,使邻邑邹县、济宁俱享其利。

赵邦清在滕县的诸多政绩,滕民世代传颂:“赵侯天性清直,一钱不取,不为子孙一毫田产计,只知为我百姓兴利除害,我滕父老相传皆谓自古未见。呜呼!清而才,贤令也!”僚属们赞其“随在播春风,无处不化雨。”万历二十四年(1596)夏四月,安南国(今越南)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路过滕县,深夸:“自入中国界,所过州县,未有如赵宰邦清之清,一尘不染者。”遂赠以“清、清、清”三个大字,命行人陈德懿书之。万历皇帝求贤心切,传旨招赵邦清进京,滕县百姓对赵邦清爱而不舍。赵邦清进京时,滕人自带粮秣,送至京门。明代著名“公安派”文学首领袁宏道和大戏曲家汤显祖等亦曾到过滕县,留有不少赞美诗篇。

滕县人民感恩戴德,建生祠6处,“黄童白叟罗而拜之”;“沛县父老亦感招徕垦荒之恩,亦在沛县夏镇立生祠1处,制度壮丽,尤佳于滕”。故乡正宁亦立生祠4处,其古县治罗川赵公祠门联为“负治国宏才,许世以身,有功于国,有功于民,树立卓著千秋颂;综生平政绩,大书祖事,或布在滕,或布在乡,嗣后留传万古名”。赵氏宗族家谱赵邦清影像联为“忠心为国名声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赵邦清为官嫉恶如仇,执法严厉。“一切请托,断绝不行。凛凛节操,九鼎千钧。”江西南昌府举人李复初评价赵邦清是:“清介方刚,壁立万仞,开拓千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志,其气候巍然,见者生畏。”

赵邦清来滕后,明察暗访倾听民众疾苦。二年灾荒,百姓饥寒交迫,如处水深火热之中,而官吏却贪赃枉法,敲诈勒索。赵邦清一到任,立志惩治贪腐。首先从整治县衙入手。除夙弊,清积蠹,对枉法犯禁者严加查处。书吏马三重等旧日侵欺官库赃银6000两,革职发配。鲁亲王选婚,盐商张继之先贿3000金,使鲁亲王选定其女,并要挟山东各方面达官显贵,威逼赵邦清具结。赵邦清舍官舍命,与之抗衡,竟不具结。鲁亲王弟宁德王王妃的父亲刘鹤打死人命,赵邦清不畏官高势重,按律处斩。赵邦清秉持节操,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士绅慑服,豪强生畏,境内清肃。

赵邦清治滕期间,严以律己,洁身自好。“诸请谒则谢绝之,曰:‘吾知有三尺也!’”路过滕县的达官贵人有所需索,则毫无索绚,曰:“吾不能朘民膏以悦贵人也。”囚徒有情可矜而当道必欲致之于死者,则坚决予以平反,曰:“吾不能杀人以媚人也。”(《考最序》)。滕县呈现一派政清民和的气象。赵邦清任滕县知县6年,不罚百姓一分纸赎,不受乡官与僚属一帛一履。折封历年羡余银6000两,尽数登记报告上司,用以买谷买牛,一俸之外,纤毫未入私囊。故清名远扬。“两次入觐,两举清官。”万历二十四年,山东巡抚在上疏荐表中称其为:“表表伟人,铮铮铁汉,均丈遍历,郊野戴青天而复业者千家。赈恤乳哺流移,白首而生苏者万命。”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赵邦清调任吏部主事。赵邦清在吏部期间,刚正立朝,秉公执法,进用贤达,清退贪奸,抑制权势,禁限宦官,去除积蠹,杜绝贿赂。赵邦清升为吏部郎中,书帕贺尽却之,一扇一默不入门。清绝一尘,缙绅敬惮,誉满京华。万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神宗皇帝制诰褒奖,曰:“尔益矢公忠,坚持清白。”并予褒封。

赵邦清在吏部任职期间,他的直接上司吏部尚书李戴、文选郎中邓祚、验封郎中侯执躬3人,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舞弊受贿,并依仗权势,排除异己,残害清直之士,人称“三恶”。群臣都惧怕他们,对其怒不敢言。但赵邦清不畏权势、挺身而出,多次上书参奏,历数他们的各种罪行,强烈弹劾他们。在赵邦清舍生忘死顽强斗争下,“三恶”终于被罢官查办。

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赵邦清,当然被一些奸佞小人、豪门权贵所不容。正当他胸怀大志除恶务尽,决心扫除朝廷一切恶患时,却遭到百官之首当朝宰相沈一贯的恶毒中伤和大肆诬陷,而被连贬三级。随后又在万历三十年(1602),遭奸党张凤翔的陷害,被削职为民,放逐故里。

赵邦清遭谗言被罢黜,京师清正朝臣恋恋不舍,难分难离。赵邦清归里,仅有行李二挑,清贫如洗,家徒四壁,生活极为困难。遂率诸童仆,头戴草帽,耕田亩曝烈日中,从不少辍,田民、馌夫、行旅、商贾莫不怜悯叹异。

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举人李复初,素与赵邦清友善,千里迢迢往视赵邦清,与赵邦清同住茅屋。时天寒地冻,夫人御寒索衣,赵邦清默然无一应,久之,取出官服三领,色泽淡然,翻新改做,聊为夫人御寒。

赵邦清为官清廉,为民清贫,品性高洁,素有重望。因此,在罢归之后,不少人为其鸣不平,盼望平反昭雪,重归仕途,为国作栋梁,为民创福利。连出家人如贤也叹道:“朝堂是非混囔,何日是休!邦清一清如水,百折不回,愿邦清高推上卿,不特国家幸庆,即吾教衰落,亦有赖其回春耳。”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他又一次重新被起用,出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这年七月,贵州水西同知安邦彦反叛,年迈的赵邦清奉命率军征剿,可惜途中染疾,突卒军中,终年64岁。

赵邦清殒世至今近400年,其廉能品节,措政业绩仍传颂于滕地与故里。滕人为纪念其德,除建立6处祠外,还写了不少赞颂文章,并将其治滕业绩题绘成画卷37幅,题名《承命治滕》(习称“行乐图”),画图配诗,图文并茂。《承命治滕》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如实记载了治滕的种种善政及丰功伟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赵邦清被罢后,时人“牢骚于书疏,回翔于咏歌”(汤语)的《鹤唳草》诗集,收录20位作者59首诗,并序言19篇,诗注29条,反映了时人对赵邦清的深切怀念。滕之“草根节”据说照样举行;正宁的“清官坊”“天官坊”“三清碑”“坚持清白碑”等褒扬之物历世尚存,供世瞻仰。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